乔西

万年冷圈爱好者

最后的春天 ——无法自救的何非

To be or not to be, that is a question.早在一千多年前,莎士比亚就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。对于何非这样一个徘徊在对于金钱的渴望、还债的压力的角色来说,杀人还是不杀人,就成了一个问题。不过,何非并不是哈姆莱特,如他自己所说,他“并非善类”。因此,他就像任何一个坠入深渊的人一样,滑入了犯罪的诱惑,就像他抵挡不住赌博的诱惑一样。

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,何非赌博、抽烟、杀人,估计放在任何八卦里面都会是让人对其女朋友直呼“快跑”的角色。然而他毕竟是男主角,他并不只是这样单一的符号,他不仅是贪图财欲的赌徒,精心设计的杀人犯。细究之下,他其实不过是一个努力想要在大城市里生存的底层人,他所做的所有事情,其实都只是为了活下去。因为实在无法支付高额的房租而进行赌博,因为李木子的家世而投其所好展开热烈的追求,为了获取还债的遗产而杀掉李木子。

我想他是真正喜欢梵高的,因为梵高和他一样,是一个“成功的失败者”,是一个不被社会所容纳的失败者。可他终究与梵高不同,因为梵高虽然不能很好地融入这个世界,但他依然可以欣赏这个世界,依然可以描绘出这世界的美。而何非只会关注他自己的困境、自己的需求,他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。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也就报之以冰冷和死亡。他偏执地认为妻子不爱自己、不肯帮助自己,却没看到妻子对自己的付出;他以为妻子要与他离婚,却不知道妻子因为孩子和爱可以原谅他;他的眼里只有他自己的感受,却没有想过他一开始接近李木子的动机就不纯。对于何非来说,这种思维模式并不奇怪,因为在那种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,只会看到自己缺失的关爱、无法学习的机会和不能排解的情绪。并且在社会生活中,很显然他也并没有学习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、真正关爱他人的幸福,更没有发现这个世界的美。他的眼里只有房租、金钱、债务,眼前的苟且。他是那样的眼界狭窄,偏执己见,以至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满与仇恨。他不知道,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爱的,就像他不知道自己有一个孩子。在最后得知孩子的存在和妻子的原谅时,他是那样的嚎啕大哭,他终于明白:原来生活不只有金钱和债务,还有生命和希望,爱与救赎。而他却亲手杀死了最后的春天。



很喜欢结尾的处理,将原本的报复渣男,girl helps girl 的爽文情节一下上升到to be or not to be 的问题。因为,所有人都有向善的权利,善恶往往只在一瞬间。

评论

热度(17)